一、学科介绍

学院目前设置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建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4个模块,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为广东省一流专业,通过了IEET工程认证。学院可在农业工程专业招收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人工环境工程专业招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科研成果

横向科研项目110多项;近5年在中外期刊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高水平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50多项,科研成果奖励1项,参与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现有2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三、项目团队

1、农业水土信息及智慧水务科研团队

团队依托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采集无人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慧水务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项目组成员具有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智慧水务等研究方向背景,致力于农业水土信息采集处理、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数值模拟领域研究。

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采集无人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发无人机载传感器的农业水土信息测量技术体系(机载地质雷达、机载激光雷达、机载光谱仪),已用于农业水土信息自动采集和智能处理。拟开展土壤松散度的自动测量技术研究以及基于INSAR遥感影像解算,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

广州市智慧水务重点实验室将水文模型数值模拟和遥感地理信息结合,进一步开展三维水文模型计算与建模研究、数字水资源规划、在流固耦合和水旱灾害模拟与评估方法研究。

团队负责人:丛沛桐教授   邮箱:2802062305@qq.com

2、超高性能结构材料研发、计算和应用科研团队

超高性能结构材料研发、计算及应用科研团队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桥梁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师组成的交叉学科团队,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00%

该团队主要针对土木工程快速发展的需要,从低碳绿色环保和高性能的角度设计材料,基于现代计算方法从宏观、微观和纳观角度采用计算机的方法分析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预测耐久性能和其他多功能特征,并对材料的应用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和推广使用。具体研究方向为:

  1)超高性能结构材料的研发:本团队将围绕水泥混凝土两个发展方向展开研究,一是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发展绿色低碳混凝土;二是解决好混凝土耐久性问题。

  2)新型结构材料的模拟计算:针对复合材料结构不均匀、非连续的特点,研究高性能的数值模拟算法和相应的理论模型,探索基于上述模型和算法实现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3)基于新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推广:开展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等在内的各种高性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的方式探索各种新型组合构件的优化组合形式及其基本力学性能,构建其相关的数学理论模型,最终获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为相关新型组合构件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4)低碳导向下智慧设计与建造研发建设规划:围绕“建造信息化、建造项目可持续设计与建设、新型工业化建造以及智慧城市发展与管理”四个研究方向,探索低碳导向下智慧设计与建造的协同机制与优化方法,解决建筑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复杂问题的科研攻关。

团队负责人:李庚英教授

3、岭南聚落防灾科研团队

团队立足于广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科研团队,项目组成员具有建筑学、历史学、统计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的背景。聚焦于岭南聚落防灾方向的研究,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聚落防灾学体系,提升岭南村镇规划的内涵。

岭南地区是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高发地区,有千年的聚落防灾历史,区域性灾害的时空格局和聚落形态之间存在相关性。团队研究方向提出的针对自然灾害、聚落防灾历史和聚落形态演变关系的研究,试图上升至防灾体系的层次,构建起聚落防灾学的体系框架,拓展聚落形态的研究方向,是聚落研究与防灾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对指导岭南地区甚至全国的聚落安全有重要意义。

团队负责人:周彝馨教授

4、装配式结构和防灾减灾科研团队

装配式结构和防灾减灾团队以钢竹木材料为基本研究对象,结合乡村建筑和文化 旅游、森林公园、艺术场馆、户外度假等低密度公共建筑的需求,重点开展结构 装配式技术和乡村减隔震技术两个方向的研究,为广东乡村振兴做出一定的贡 献。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围绕着装配式结构和防灾减灾的方向,团队细分为两个研究领域:钢竹木组合装配式结构和乡村减隔震研究。

团队负责人:李俞谕教授  邮箱:liyuyu@scau.edu.cn


Baidu
sogou